美国心理学家Elisabeth提出过悲伤的五个阶段,否定与隔离、愤怒、讨价还价、绝望、接受。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手后的心理历程,大多数人在结束一段感情后的数月间会完整地历经这五个阶段。

假如用分手的时间来进行一个阶段节点的划分,大概是这样:

一般来说,在分手后的两周内,你和前任都在经历着否定期。

这是一个事态发生后的应激阶段。绝大多数人的常见反应是:否定与隔离。不愿承认已发生的事情,避免谈及此事。

假如周围人问起“你和xxx是不是在闹分手?”,往往会得到“别提了”这样的答案。

这个时期,双方的负面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两个礼拜里,大多数交流都显得苍白无力,你以为道歉与解释仿佛只是隔靴搔痒,无法触及对方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听不进你解释,你同样也听不进他强调过的问题。

双方都深陷在一个否定感情,隔离真实自我的状态。

双方的共同点是,都沉浸在受害者心态中,坚信自己在感情中遭受的伤害最大。提出分手的一方,内心充满了被对方伤害的痛楚,认为正是这些伤害迫使自己做出了艰难的决定;

而被分手的一方,心中充满了对对方行为的失望与愤怒,认为对方应对此负责。

这种互不相让的态势,极易引发激烈的冲突与对抗,大概率会出现死缠烂打式挽回。然而,这种缺乏冷静与理智的做法,往往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否定期的建议是:维持弱联系,避免深入谈及感情问题造成冲突,调整心态

面对前任的逃避,保持适度的距离至关重要。既不可过分纠缠,以免让对方感到压力倍增,也不可完全断绝联系,让挽回的希望彻底熄灭。

此时,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情绪反应,给予彼此空间去处理内心的伤痛。同时,也要警惕因感情受挫而产生的自我否定。

你要相信,对方心中未必没有复合的心思,只是在否定期,一切都让位给了自我保护,强行打破对方保护罩不是良策。

分手后的小伙伴,大多已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但在逐渐认清现状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情绪——为何偏偏是我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为何事情搞成了这个样子?

这份不解与不甘,很快便转化为痛苦、抑郁、自责乃至愤怒的复杂情绪。

正如王小波所言,痛苦的根源往往在于对自我无能的愤怒。

当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时,内心的挫败感便如同火山般喷发,进而转化为对外界的攻击性,具体表现就是,推卸责任,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反而怪罪其他人做的不对。

此时,前任的情绪化反应便显得尤为突出,他可能会将满腔的怒火倾泻于你,指责你在感情中的种种不是,试图以此来转移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愤怒期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

大部分人在挽回的过程中,并非在最初的否定期停滞不前,而是更容易在这愤怒期中陷入困境,因为愤怒期是分手后的第一次有效交锋,否定期内的交流是无效交流,但愤怒期不是。愤怒期是充满内容的表达爆发,作为旁观者看待一个人的愤怒的话,很容易看穿对方真正的需求,发现对方身上的问题,和他所认为的主要的情感矛盾。

当我们转而审视自己身处愤怒期时的表现,这实际上是对个人情感认知能力的一次深刻考验。

你是否意识到自身的无能?你是否分辨出对方的情绪化表达中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情绪发泄?

低认知层次的人会跟对方掰头,用愤怒回击愤怒,高认知层次的人才有抽丝剥茧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厚积薄发的耐性。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情绪失控、怒火中烧的时刻,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外在的情绪爆发,从某种角度看,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沟通信号,这说明一个人未将内心的痛苦与不悦深埋心底,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破绽的人。

有了破绽,我们便有机会发现问题所在,进而采取更加精准的沟通策略,携手共渡难关。

同时,这也是自我反省与成长的契机,促使我们正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努力调整自己,尝试适应现阶段对方的节奏。

书中关于【讨价还价】指的是,与神讨价还价,或者与魔鬼做交易,比如患者家属面对生命垂危的亲人,发出近乎乞求的声音:“只要您能让他康复,我愿付出任何代价”,这不仅是寻求外界干预的渴望,更是内心深处对失控现状的反抗,试图夺回控制权。

即便是在不那么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在经历情感波动时,内心深处那份对自我掌控的渴望依然强烈。

挣扎,摇摆,后悔,回味,都是这个阶段的感受。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悲伤击倒,对方为稳住生活掌控权,可能会选择采取行动——想复合或者想找新欢。

这就是回味期。

分手后的一个月至三个月间,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往昔的片段中,那些与前任共度的时光如同电影回放,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触。

然而,这种怀念并不等同于渴望复合,通常来说,在这里会有两种分叉,一种是与前任讨价还价,思考“假如彼此都改变一下,是不是还可以继续相处?”一种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将这段感情深埋心底,转而寻找新的伴侣,也就是常说的“反弹关系”。

回味期的建议是:持续输出稳定的情绪价值

全面展示自己的优势,精准捕捉并满足对方内心深处的需求,可以借助共同朋友制造见面机会,以及通过朋友圈给对方植入心锚。

尽管对方的外在态度显得冷淡,但只要还在给你留着窗口(没有被删除拉黑),就要不断侧面展示,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因为在情感的回味阶段,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回顾与前任的点点滴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情感寄托。

即使面对对方口头的拒绝,也不必过于介怀,因为言语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个阶段就是持续以不同的方式在对方的生活中留下痕迹,增加你的“存在感”

有不少挽回者不知道如何与前任相处,总是时不时地表达复合的想法,其实这个阶段无需刻意与对方去聊一些话题,重点就是刷存在感,给对方营造一种“我一直都在”的感觉,展现你稳定而积极的情绪状态。

记住,复合之路是渐进的,不必急于求成。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交流,已悄然为你们的关系铺设了舒适的基石。

因此,与前任相处时,在于巧妙地展现自我魅力,持续传递正面情绪,共同探索彼此间最和谐的相处模式。待时机成熟,再深入对话,逐一化解过往的误会与隔阂。

 

绝望阶段类似于极致的否定,也就是说,意识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用,难以把痛苦解除,这种绝望的否定感在被分手方身上体现得更明显,挽回频繁被拒,自己也开始否定这段感情。

一般来说,超过三个月,经历了回味期也没有复合的话,对方就开始对这段感情死心。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就没有希望了?

别给自己泄气,听下建议。

绝望期的建议是:满足对方的价值需求

绝望期的前任,其内心的疏离感非常重,对于渴望挽回的人来说,若仅仅依赖对方的反应来指引前行的道路,很可能会陷入无尽的等待与失望之中,最终步入死胡同。所以你只能依靠自己强大的内在力量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然后去满足对方的价值需求。

面对一个对感情已经绝望的人,唯有通过展现价值,才能重新点燃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这里的价值,既可以是实际可触的有形价值,如物质支持、专业技能或生活上的帮助,为对方提供实质性的益处;也可以是无形价值感,它源自于情感的共鸣、精神的鼓舞以及对他人的认同与赞赏。

价值感尤为重要,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同获得价值感,多去找寻对方的闪光点,表达崇拜、赞美、认同,让对方在你眼中看到优秀的自己。

一个人只有能在当下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才不会感到绝望,因为他至少还有实现价值的渴望,在这段感情中能被爱,还能通过照顾别人获得肯定,就有复合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恋的苦涩终将逐渐褪色,经历了前面四个阶段的缓冲,人们往往能自行抚平伤痕,转而专注于自我成长与提升。

对于一段超过五个月的分手,昔日的情感大多已沉淀为记忆的一部分,许多人已踏上了新的情感旅程。此时再提挽回,往往面临重重挑战,因为对方已适应了没有你的日子,构建了新的生活模式。但也不排除对方是极度的回避型人格,宁愿把一个人深藏在心中一辈子也不开口挽回。

接受期的建议是:人格独立,再谈爱情

对于超过五个月的纠结与挽回努力,却仍未见成效,基本上可以判断为失败了,坦白讲,如果对方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依然没有表现出复合的意愿,那么这段关系可能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此时,真正需要面对的,往往不是对方是否愿意回头,而是你自身的人格独立性。

自我脆弱、过度依赖一段感情,并在分手后难以自拔,甚至影响到双方的正常生活,这样的状态并不能真实反映爱的深度,只是因为你无法从依恋的状态中走出来,误以为自己有多爱对方。

真正的爱是基于尊重与理解的。它意味着愿意为对方着想,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尊重对方的选择和决定。如果一段关系持续给双方带来的不是幸福与温暖,而是痛苦与困扰,那么这便违背了爱的初衷。

真爱,除了包含深情厚意,还蕴含着智慧与勇气,即在必要时能够做出对双方都有益的选择,包括适时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