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与前任聊天那么困难?

试想,你和“敌人”聊天困不困难?

双方皆因过往而伤痕累累,彼此间不仅暴露了最脆弱的软肋,还目睹了彼此人性中不那么光鲜的一面,以及彼此的原生家庭、温和的态度下包裹着的阴暗的内心。

这样的两个人,想再次建立“亲密的”联系,你说难不难?

难,且非常难。

但也不是说无法破局。

因为所有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其实“内核”都是相似的,都是一个不断建立信任感和依赖感的过程,不断的从不平衡转向平衡、从陌生转到熟悉、从矛盾冲突转到自我和解的过程。

同样,在此过程中,我们需摒弃自我中心的狭隘视野,转而以共情之心探索对方的世界,发现彼此间的相似与互补。同时,我们还要需警惕,过度的相似可能滋生厌倦,而过大的差异则可能成为负担。

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人与人交往本质就是痛苦的,它要求我们割舍部分自我以适应关系的发展。

但这也和自我成长、自我对话、自我接纳很像,就是打破之前自己的预设、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预设的一个过程。

再说,谁会拒绝一份“纯粹”的爱呢?

因为纯粹的“爱”是一个灵魂的必需品,假如对方感到了被爱、被需要、被理解,其实不管你们是什么关系,什么角色,什么阶级,他都会被你“吸引”,都会选择和你在一起。

在解答“怎么和前任聊天”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许多人在与前任聊天时感到痛苦,其根源往往在于自我认知的扭曲。

例如:

有人因难以接受“前任”这一身份标签,而不断试图证明自己不是他的“前任”;

有人因无法释怀“被抛弃”的伤痛,便急于在对方面前展现自己的价值,以求得被爱的证明;

更有甚者,将自己定位为“受害者”角色,进而将对方视为“施虐者”。

在我接触的来访者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她们因潜意识中难以接纳“被抛弃”的事实,便将这股强烈的愤怒情绪投射至外界,尤其是前任身上,坚信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而对方则是剥削者。

这种心理机制让她们感到全世界都站在了她们的对立面,无人能共情她们的苦楚,理解她们的挣扎,更别提给予包容与温暖。就连曾经深爱的人,也被她们视为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一员。

所以在和对方聊天时,她们的话语不经意间流露出内心的挣扎与惆怅:

“我已然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后悔当初那般待你,为何你仍坚持己见,不愿释怀?”

“为何你又突然沉默,像消失一般?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回应,也能让我心安?”

这实质上,不过是一场自我营造的悲情戏码,一种弱者寻求安慰时略显苍白的自我怜悯,说白了,就是自我感动。

因为当一个人愤怒和委屈时,往往会使她们仅聚焦于自身的伤痛,而对他人的苦楚视而不见。

痛苦、悲伤的人会更加地“自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或许你还会很委屈,认为自己在聊天中已极尽迁就与讨好,他不回应,我表达一下焦虑,不可以吗?

可是,你只是看到了自己的焦虑、脆弱和痛苦,你有好好去体会过对方的痛苦吗?

对方之所以选择回避,或许正是因为察觉到你总是过于放大自我的痛苦,忽视了他的感受与困扰。

而你频繁地表达自己,表达自己多么痛苦,多么需要对方,或许正是源于内心深处对“被质疑”和“被拒绝”的恐惧。

你害怕在对方面前你是迟钝的,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你反而要成为“表达者”,而不是那个“倾听者”。

你希望对方能接纳你的痛苦,所以你会证明自己是弱者,而不允许对方表达任何痛苦。

你更理解不了对方那句“我好累”背后的疲惫,“我想一个人静一静”所蕴含的渴望独处的心情,以及那沉默中隐藏的复杂情感,你未曾尝试踏入他的世界,去深刻理解他的需求、压抑的情绪以及对你的不满。

假如你能静下心来,体验对方的感受,我不相信你一点都感受不到。

因此,如果想重新赢得前任的心,首要之务便是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并融入他的世界,真正地去理解他、感受他。

“我感受到你言语间流露的疲惫,是不是近期遭遇了什么挫折?可以告诉我吗,有时倾诉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温柔。”

“你说你想静一静,是我无意间搅扰了你的思绪吗?”

“你不说话,是因为你最近太疲倦了吗?”

这些话,这种表达,宛若慈爱父母对子女的情绪接纳,是一种无条件的关注,这恰是人们心灵深处最为渴求的温暖角落。

设想一下,当你和一个人聊天时,他能看到你的情绪,能放慢步子和你一起体会你的感受,无条件的包容和接纳你,那么你一定会有一种安定感、一种被爱的感受。

诚然,世间并无绝对的全然理解,有的更多是“尝试”去全然理解,“尝试”让两个灵魂相遇,“尝试”让两个灵魂融合,而这种“尝试”无条件包容对方,才是最浪漫的。

所以,你完全可以放下你“受害者”的视角,转而去承认,其实你在这段感情里一直存在着一个“视野的盲区”,这个盲区既是面向自己的,也是面向对方的。

你必须坦诚地面对一个事实:你可能未能察觉自己的自私本性,你可能在不断传递自己的负面情绪,你还有着性格缺陷;同时你也看不到对方,看不到对方在给你传递着的“需求感”。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其实才是那个加害者,自己在不断地漠视对方的感受,不断阻隔对方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也许存在着“冷漠”,自己也在伤害着对方。

一旦正视并接纳了这一点,面对过往的情感纠葛,乃至未来与任何人的相遇,你就会更加注重平等这个观念,你会摒弃弱者心态的束缚,不再期待他人成为我们的避风港,而是主动伸出援手,成为那个能够给予安慰、无条件接纳对方一切的坚实后盾,就如同慈爱的父母一般。

你时时刻刻都能散发出一种温暖的氛围,让对方深切感受到“你一直在意着我的一切”。无论对方正经历什么,你的眼中总是充满鼓励与接纳,外界的质疑与否定无法动摇你对他的信任与支持。

而假如你真的内化了我说的这些,在聊天时你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你这份信任和亲密。

OK,当你接受了“对方拒绝我后,我反而要更加接纳对方”这样的心态后,下面就是要传递给他“领悟感”,刷新他对你的负面印象。

领悟感的核心在于:让他看到你的成长,以及这段感情如何随着你的成长而焕发新生。

要知道,虽然不能抹除过去的痕迹,但你可以改变这个痕迹的“议题”,给你们两个人的经历,赋予新的价值。

这个过程,你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敏锐地捕捉他心中对于这段关系未了的遗憾,然后弥补掉它,化解掉它,补偿掉它。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没有说什么

就以负面情绪为例,假如一个人从不向你表达愤怒,那就意味着他并没有把你当作自己人。特别是在前任关系中,这种迹象尤为显著。

快乐、愉悦的感受在这个时候反而是不真实的,特别是在一段破碎、背叛的关系里,快乐可能只是双方刻意营造的假象,你们不接纳缺憾,只想快点用土埋上它。

但一段感情里,缺憾、怀疑、争吵、矛盾才是最正常的,你得忍受这些的存在,勇敢去面对它。

因此,假如对方对你表达:

“我内心深处依然对你怀有怨恨。”

“我至今未能全然接纳你。”

你无需因此感到沮丧,这实则是他迈出的一大步,是情感上的一种“自我暴露”与“真诚分享”。他开始勇敢地展现对你的复杂心情感受,包括疑惑与不解,同时也在静候你的理解与回应,这恰是他寻求沟通的开始。

那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做出不让他失望的反应: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能想象得到,因为我自己也意识到过去的行为是多么的不妥。”

“不接受也没事,我全盘接受,那时我就是不成熟,伤害到了你。”

只有他向你主动对你表露他一直隐隐掩饰的不满,“你很好,我对你没有什么不满”的伪装,就说明他的内心破防了。

也只有当你去接受两人之间的裂缝,不回避,不逃避,不掩饰,那么,你们看似在面对冲突,其实是两个灵魂在对话,在融合。

这也是在给对方提供一个倾诉的窗口,能让他不断地对你倾诉——而你这边的回应,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确。

当一个人频繁地向你倾诉,那是他心灵深处对你信任的展现,依赖感也随之加深。而对你的依赖也多了,对你的亲密,对你的不舍也就多了。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蜕变,学会了与自己对话,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不足,摆脱内心自我视角的历程。

记住,想让自己的视野更敞亮,必须要先摘掉自己的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