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怀念,是对妈妈最深的爱,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怀念妈妈的伤感的散文。

怀念妈妈的伤感散文:怀念妈妈

  生命的脆弱,有时易碎如瓷。独自一人始终无法走出那个寒冷的初春,在这寂静的夜里,任凭思念随着风儿飘远。思念,心好痛~~荒夜的静幽,独自还在昏黄色的路灯下孤影倾听自己的沉默。不知不觉妈妈离开我将近20xx年了,每次到了妈妈的忌日我总是想为妈妈写点什么。每次却都不知如何下笔。可是,心里对妈妈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每次想起妈妈,都会不由自主地黯然伤怀,独自泪下。想起妈妈,所有的往事都清晰可见,仿佛就在昨天。

  妈妈一共生了三女一男,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一家人从新疆回到上海,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了。目不识丁的妈妈勤劳,聪明有远见是我到现在都不得不佩服的。这样的情况下妈妈却没有让我们姐弟四人有一人辍学。为此,妈妈每天起早贪黑是全家第一个起床却是全家最后一个睡下的人。白天,支起一个炸萝卜饼的摊子,晚上还要回家用从服装厂里手来的下脚布自己裁剪后再用缝纫机做成内裤来卖。看到市面上流行起了牛仔裤,妈妈从中看到了商机,做起了服装生意。短短几年时间,就使家里脱了贫,还在街上买了房子。后来,家里又做起了建材生意,生活逐渐富足后,96年家里又自己建造了门面和商品房。

  妈妈心善,信佛。她总是教育我们姐弟几人为人要和善。我想,向善总是一件好事。从迷信的角度讲可以是家人消灾避难,百年后可以入西方极乐世界,我愿意相信着一切都是真的。

  我的妈妈和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妈妈。她做了一个妈妈应该做的一切。就是在弥留之际她想得还是我们姐弟几个。她说:等我好了,在活5年,到那时你们也都好了。可我知道,她是怕给家里增添负担啊!可是,她走了,走得太匆忙了。做儿女的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刚为他们老两口加盖的房子她都没有住上几天,她却走了。这成为我信你永远抹不去的痛啊!

  妈妈啊!如果真有来世,您还做我们的妈妈,我们还做您的儿女,好么?

怀念妈妈的伤感散文:怀念妈妈

  妈妈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早就想写些怀念妈妈的文字,却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妈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神态,那许许多多永远令我不能忘怀的往事,本身就是绝妙的篇章。我爱妈妈,不只是她养育了我,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水晶般纯洁的心灵,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编织好自己的人生。

  八年前初夏的一天,我送朋友去机场乘飞机,走到半路,老婆打话给我,要我送完朋友赶快回家,说我大侄儿从老家打电话来有急事。回到家里,老婆告诉我:“你刚出门不久,大侄儿就打电话来,说妈妈今天去逝了。怕影响你开车,我在电话里就没有明说。”“你说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反问。老婆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犹如一声劈雷,我这才感到,天确实已经塌了下来。我一下子六神无主地呆在那里,心里异常的沉重和难受。

  妈妈虽然已经七十三岁了,但身体还是不错的。过年时,我和老婆、女儿特意回老家看望爸爸、妈妈,侄儿、侄女以及侄孙们也都回去了。一大家人整齐地聚在一起过年,这还是第一次,爸爸、妈妈很是高兴,脸上总是荡漾着红润和笑意,不停地招呼我们吃这吃那。妈妈还特意问我她在桂林时所认识的几个朋友现在怎么样了。假期很快就要到了。离开家的那天,吃完早饭我和哥哥正在忙着将里家给的一些土特产往车上搬,妈妈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看着我们张罗着要走,心里自然有几分酸楚。她叫了我一声,说:“你还没有跟我说句话呢,就这样走啦?”

  “我先把要带的东西搬上车,还不到走的时候呢。”

  搬完东西,我在妈妈身边蹲下,拉着妈妈的手,有些伤感地说:“妈,我要走了,你一定要保重好身体,下次我们再回来看你和爸爸。你还有什么要交待吗?”

  妈妈抺了抺有些湿润的眼睛,强笑着说:“你们不用老挂念我,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停了停,又神情严肃地对我说:“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霞霞了。几年不见,这姑娘长得更乖巧更聪明更漂亮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关心、教育好她,不要动不动就骂,或是只顾你们的工作,对我的宝贝孙女不闻不问呵!”霞霞是女儿的小名,一生下来,一直是妈妈带着,直到两岁多,才送到外婆那去上幼儿园。

  “妈,我都记下了。”

  汽车开动了,我回头看了看坐在屋檐下的妈妈,她那凝重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慢慢行进的汽车,似乎车上载着的是妈妈的全部希望。要拐弯了,我长长地鸣了声喇叭,算是向妈妈告别。我回头再看一眼妈妈,只见妈妈站了起来,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正在向我们挥舞呢。

  这才几个月啊,怎么一下子就……我实在无法接受这个冰冷而残酷的现实,痛苦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妈妈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没上过学,她泼辣而善良,聪明又能干。妈妈给我说过,她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能穿些破旧衣服。别人家娶新娘时,很想去看热闹又怕人家笑话。于是,她用线将衣服上的洞扎起来,与姐妹们躲在迎亲队伍经过的路边树丛里观看。哥哥和我小时候虽然也没有什么新衣服穿,但妈妈总是给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衣服上的补疤,其针线工艺也是细密、平整而漂亮。我爷爷是裁缝,妈妈就从他那里学会了裁缝手艺。妈妈将她和爸爸的一些旧衣服,先改给哥哥穿。哥哥穿不了了,再改给我穿。虽然是旧衣服改的,由于做得贴身,针线活又好,穿在身上还引起一些人的称赞和羡慕呢。哥哥和我上学之后,虽然妈妈没有钱给我们买鞋,却从不让我们打赤脚,不论是热天穿的单鞋,还是冬天穿的棉鞋,都是出自妈妈的手。也许因为我小一点吧,妈妈做什么我都喜欢跟着,妈妈不带我去我就又哭又闹。好象只有和妈妈在一起,我才有安全和快乐。所以,人们都说我是妈妈的尾巴。晚上,妈妈在昏暗的豆油灯下做针线,我常常就坐在妈妈身边听她讲那些她从外婆那里听来的故事。妈妈的故事总是讲不完,听着听着,我就伏在妈妈的腿上睡着了。有时,妈妈的“啧啧”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那是妈妈的手指被针扎着了,痛得妈妈直吮,也痛得我心里直发颤。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地区高中,在我们那偏僻的山区,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我总算没有辜负妈妈的一番苦心,爸爸妈妈都感到很荣耀。我要离开家到几百里外的地方去读书,妈妈多少有些担心,更多的却是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妈妈将别人送的一块花格子布染成黑色,亲手给我做了件新上衣。虽然是染了,但花格子还是很明显,穿在身上,老远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学校,同学问我:“你们侗族的男人,是不是都穿花衣服啊?”其实,我虽然是侗族,但在我们那里,是侗、汉、苖多种民族杂居的地方,生活习惯与汉族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存在男子穿花衣服的习惯。在同学面前我不好意思解释家境窘迫的缘由,于是含糊其词地答道:“差不多是吧。”

  妈妈虽然没有读过书,但送我们兄弟俩上学却是很坚定的。她常常对我们说:“只要你们兄弟俩读得去,我和你们爸爸就是吃糠咽菜也要让你们读出身。”1962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很困难。哥哥在县城一中读初三,我在县四中读初一。那一年,哥哥不幸得了脑膜炎,大病了一场。可能是病怕了,虽然再过半年就要初中毕业了,可哥哥病好之后,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读书了,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行,也就随他的愿了。看到哥哥不去读书了,过了半年,我也不想读了。学校的生活真是太苦了,每天只吃两餐饭,还吃不饱,每个学期还要论月地到农村去帮助“双抢”,哪有读书的积极性?学校离家有三十多里地,山间小路,每个星期我都要跑回家,目的就是想在家里好好吃上几餐。因为生活艰苦,很多同学都停学了。新学期开学日期眼看就要到了,我打定主意不再去学校报到。见我也不想读书了,爸爸的态度还比较缓和,妈妈却生气了。她劈头盖脑地骂我:“哥不读了,是因为他大病了一场。你也不读,那不行。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从小我就受到妈妈的一些惯,个性也很犟:“我就不去!”看到我坚持不去,还要顶嘴,妈妈更火了。她一边给我收拾东西,一边气愤地吼道:“我就不信今天你能不去!”奶奶见状,也一个劲地劝我说:“听你妈的话,还是去吧。”

  我撅着嘴,闷不着声,想以沉默继续对抗。

  妈妈不管这些,她收拾好我的行李,手里操起一根棍子,与我摊牌了:“你去还是不去?”

  奶奶赶紧把我推出门,说:“赶快走吧,读书有什么不好呢?”

  我知道妈妈火辣、刚烈的性格,她要认定的事,是由不得你愿不愿意的,何况本来我就理亏呢。我没敢再坚持,气鼓鼓地上路了。妈妈挑着行李走在后面,走了十多里路,我赌气竟没跟妈妈说一句话。到了一个叫灰溪的地方,天快要黑了,距学校还有十多里路,赶到学校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我试探着对妈妈说:“天快黑了,我们到冬元家去住一夜,明天再去学校吧。”

  妈妈同意了。冬元是从我们村嫁到这里的,我嫂子与她还是老庚呢。在冬元家里,妈妈口气比较缓和地数落了我一顿:“你懂什么,只知道好玩。要是随了你的意,就是害了你一辈子。你知道不知道,就是因为没文化,我和你爸爸吃了多大的亏、受了多大的气啊!难道你还要象我们一样当睁眼瞎啊?你哪就这么混帐呢!”说着,妈妈的眼圈都红了。

  妈妈所说的“吃亏”与“受气”,并不仅仅是没有文化给他们的生活和劳动带来的困难;我不愿继续读书惹妈妈生如此大的气,也不仅仅是担心我没有文化影响我今后的人生。妈妈曾经给我说过这样的一件事,大概这就是妈妈说的“吃亏”与“受气”的主要事例和为什么非要我把书读下去的直接原因:

  前几年大跃进时,爸爸和村上一些人被派到七、八十里外的一个水库工地修水库。一次,爸爸有事请假回家。回到家里,爸爸就不幸病了,不能按期返回工地。那时的农村,没有电话,无法及时向工地续假,只好等病好了再返回工地。为了证明延期返回的实情,爸爸就请生产队公共食堂的会计开了个生病的证明。爸爸不识字,不知道那“证明”是如何写的,拿着就上路了。说来也巧,刚走了五、六里路就碰上到隔壁公社参观公共食堂回来的妈妈。妈妈是生产队食堂的炊事员,去参观前,特意交待爸爸要等她回来再回工地。见爸爸没等她回来就回工地,很不放心地问:“你的病这么快就好啦?”

  爸爸老实,说:“差不多了,已经超假好多天了,也该回去了。”

  妈妈仍不放心:“那么远的路,病没好完,何必那么着急呢?”

  “没有事的。我请食堂的会计给开了个生病的证明呢。”说着,爸爸从口袋里取出证明给妈妈看。

  妈妈接过证明,这时,和我一起在公社高小读书而跑通宿的同村几个同学放学刚好也回到这里,妈妈叫其中的一个同学帮看看证明是怎么写的。那个同学一看,大吃一惊,对我妈妈说:“婆,这个证明不能拿去,不然,公是要吃亏的呀。”同学的辈分比我小,所以称呼我妈为婆。

  妈妈、爸爸都急了,几乎同时说:“快念念!”

  原来,那证明上写着爸爸没有什么病,在家也不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妈妈没等我那同学念完证明,顿时火冒三太,一把拉住爸爸,说:“你现在就跟我回去,明明是生病了,他为什么要黑了良心写这样的证明!我要当面问个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我就不相信,他认得几个毛字,就一手遮得了天?”

  回到村里,妈妈顾不上回家,直接找到食堂的会计,将那一纸证明往他面前一晃就嚷了起来:“我们家的这次回到家生了病大家都知道,你为什么要颠倒黑白写出这样的证明?我们一没有挖你的祖坟,二没有抱你的崽下水,你为什么要活生生这样整我们?你要不给我说清楚,我放不过你!”

  会计没料到这事会被妈妈戳穿,自知理亏,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吱吱唔唔、语无伦次地解释个不停。妈妈一点也不客气,狠狠地当众数落,直到那会计一再赔不是才罢休。后来才弄明白,那个会计是因为手脚不干净,贪公家的便宜,妈妈曾当面指责过他,因而对妈妈有意见,想借机报复一下。

  经过这件事,妈妈下定决心一定要我们兄弟俩把书读好。她说:“过去,家里穷,我们没办法读得起书,才受人欺受人气。今天,搭帮共产党领导,我们有这个条件了,你们要是不好好读书,我是不依你们的。”

  二十多年后,我大学毕业了,在单位还做了领导,妈妈还拿我当时不想读书的事取笑我呢。

  是啊,妈妈确实很有远见。我小学、初中的许多同学,家庭条件不差,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大多都是半途而废,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父母缺乏远见是重要因素。作为父母,都还是希望子女能够多读些书、有所出息的。但是,由于缺少见识,对读书的认识肤浅,家长们不大可能向子女施以太深入的理性教育。只要子女对读书产生畏难或是厌倦情绪,劝说几句也就随意了。从我自己来说,由于当时年龄小,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几乎没有,不想读书也是对外界现象的一种盲从,并没有经过理性的深思熟虑。要不是妈妈的远见和她那虽然简单但却管用的做法,我的现在自然是另外一个样子。

  与多数母亲一样,妈妈也是希望子女们能留在她的身边,即使不能,也不要走得太远。我大学毕业时,完全可以回到县里工作,离爸爸、妈妈近一些。但是,从专业发展角度考虑,我选择了到外省一家对口的中央部属工厂工作。回到家里,当我把分配结果告诉妈妈时,妈妈脸上明显流露出一丝遗憾和伤感。这种遗憾和伤感,就象那天上的流云,虽然只是淡淡的一现而逝,而我却是清楚地觉察到了。妈妈略一思索,马上就如释重负地开心笑了:“好啊,我终于盼到这一天了,我们家祖祖辈辈大字不识几个,总算出了你这个大学生。你哥虽然只读到初中,在我们这也算是有学问的人了。我心甘了,你们没有给我丢脸。你去的那个地方是大城市,要好好工作,做出点成绩来,今后我去看你脸上也光彩。”

  在妈妈的心里,儿子的成就永远是第一位的。当时,我的心里也有些酸酸的。爸爸、妈妈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把我培养到大学毕业,眼看就可以享些福了,可他们还要经受思念儿子之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此情此景,我才真正体味到父母对子女无穷无尽的深情。

  两年后的一天,门卫打电话给我:“你妈妈来看你来了,赶快回家去吧。”

  我又惊又喜,妈妈来了,妈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一声?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刚上楼,就见有人已经把妈妈领到了家门口,傍边还有一位军人。

  “妈妈,你来啦,怎么也不打个电话先告诉我一下,我好去车站接你呀。”

  军人见了我,叫我叔叔,我正诧异,妈妈解释说:“这是益智啊,是昭臻的崽,在桂林陆军学校读书呢。他回家探亲,我就跟他一起来了。”

  因为我一直在外面读书、工作,对我们村上的后辈我认识的不多,想不到在桂林这个外省城市里还有同村人。这之前,妈妈去过最大的城市就是县城。现在,妈妈来了,我一定要让妈妈好好看看大城市的风光,尤其是这里举世闻名的奇特山水美景。

  因为我们厂在市郊,星期天我才能陪妈妈逛街。看到那车水马龙的大街,山峰似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密如游鱼的人群,以及那一家挨着一家的金碧辉煌的各类商店,妈妈眼花瞭乱了,惊奇而感慨地说:“怪不得人们都要千方百计挤往大城市,这里多漂亮、多热闹呀!因为你在这里工作,我才能来到这里,要不然,我做梦也梦不到,在世上还有这样好的地方啊。”

  我打趣地说:“要不是当初你拿着棍子赶着我去读书,我也来不到这里呀。”

  妈妈笑了:“你还好意思说呢!不过,我给你说,要不是共产党领导穷人翻了身,你哪能读得起书呀!要好好工作,不要忘了党的恩情啊。”

  我连忙点头应承。

  我陪妈妈参观了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那秀美百态的石山,奇异幽深的溶洞,清澈如练的江水,使妈妈好生感慨:“这里的风景哪就生长得这样奇巧呢,就象是画的一样。我这次来看了,真是值了!”

  我说:“画的也比不上呢。”

  在游览中,我给妈妈讲了一些景点的传说,妈妈最感兴趣的,还是刘三姐的传说。妈妈也喜欢唱山歌,而且唱得也很好,在村里还有些名气呢。对妈妈来说,刘三姐的传说似乎就是真的,具有特别的神奇韵味。在阳朔游览大榕树时,我告诉妈妈:“据说,这里就是刘三姐与阿牛哥对歌的地方。对面山上洞中那个被涂成红色的球状石头,就是当年刘三姐抛给阿牛哥表示爱意的绣球。”妈妈说:“还真有这回事啊,我还以为只是电影那样演呢。”说完,还特意要我以“挂”有绣球的山为背景给她照了一张相。看到妈妈这样高兴,我的心里,就象是喝了蜜一样。

  一次在逛街时,妈妈看到一对玉镯很想买。可是,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买一对。加上毕业不久,没有什么储蓄,我想,以后再给妈妈买吧。妈妈看出了我的窘象,说不买了,以后也没有再提镯子的事。妈妈回去后,不慎摔伤了脚,留下了行动不便的后遗症,她没能再来,直到去世。买手镯的事,就成了我对不起妈妈而留在心里的永远遗憾和伤痛。妈妈给了我一切,而我,却没能给妈妈买一对她喜欢的手镯。

  妈妈去世前几年患过一次脑溢血。当我赶回去时,妈妈趟在床上,不能言语,见了我,只是流泪,还用手比划着告诉嫂子要给我用什么被子,做什么东西吃。此时,我鼻子一酸,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我哽咽着:“妈,你已经病成这样了,还要为我操心……”我再也说不下去了。

  妈妈的脑溢血不算太严重,过了几天,慢慢的就有所恢复,话也说得稍为清楚一些了。我扶着她,还可以在房子周围走走。又过了几天,我对妈妈说:“我扶你到马路上去走走好吗?”

  “我也想多活动活动。”妈妈身体仍然很弱,但精神很好。我扶着她,在马路上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着。见到村子里的人,她老远就打招呼,还要拉着对方的手说长道短,不时还说上几句笑话。

  有次吃晚饭时,妈妈小声地对我说:“我想喝杯酒。”

  哥哥听了,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你这种病哪能再喝酒啊。”

  妈妈平时就喜欢喝杯酒,而且酒量还不错,一些男的也不是她的对手。我听医生说过,脑溢血的病人有所恢复之后,极少量地喝点酒没有关系,还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但绝对不能多喝。我对妈妈说:“就只喝一小杯,不能多喝。”

  我用牛眼杯给妈妈倒了半杯,约一钱,妈妈喝了,象个孩子似的舒心地笑了。

  在家里照顾妈妈近二十天,是近几年来我与妈妈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妈妈的身体大为好转,当老师的侄女海英放了暑假也回到了家里。妈妈对我说:“这一二十天,你也累了,回来了这么久,你也该回去了,单位上很多事还等着你呢。我已经不要紧了,有海英就行了。”

  妈妈就是这样。从她内心说,是希望我能天天都陪伴在她身边。可是,考虑到我的工作,她又主动催着我离开。她知道,儿子虽然是她所生所养,既是属于她的,但更是属于社会的。妈妈的开明、大度,使我很是感动,也很是自豪。

  妈妈的病好了后,我一直想接她再来我这儿住住,但她总是推辞。我了解妈妈的心思,其实她是想来的,由于脚不太方便,身体比过去又差了许多,怕给我添麻烦,分散我工作的精力,所以不愿再来。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儿女,她可以付出一切;为了儿女的未来,她又可以放弃一切。

  妈妈已经离我而去了,妈妈的无私、奉献、慈爱、聪明和能干,是最为宝贵的财富,而且永远留给了我们。妈妈的可亲、可爱、可敬,就象一尊巨大的雕塑,永远矗立在我的心里。想到妈妈,就是力量,就是温暖。妈妈是大海,我只是大海的一滴水;妈妈是高山,我只是高山上的一株小树;妈妈是蓝天,我只是天上的一片云彩。

  妈妈啊,你永远活在儿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