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读万卷书源于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一叶一花,还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一根毫不起眼的小小蜡烛竟能改变周遭的环境,它让一个偌大的山洞里面近乎所有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另寻栖所。

  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必将心中有爱,它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均帘归乳燕,穴低出痴蝇。”“扫地勿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是苏轼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正是缘于这份对生物的包容与大爱,才会使这位杰出的诗人留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等数不清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商朝一位隐士仅仅凭纣王使用的一双象牙筷子便预示到商朝的急速灭亡。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扁鹊的良言相劝,最终从小疾很快变得病入膏肓。

  每个成功者,都必须拥有如“尘”的心思,这种心思并非机械式观察记录,也并非探听偷窥,它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理性分析。试想一下:使用了象牙筷子便无法饮下粗茶淡饭,更无法容忍粗布麻衣,长此以往,国君骄奢淫逸,国家怎不会加速灭亡?任何重大的疾病也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必然是日积月累所致。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比我们常人厉害不少,他可以从一花一叶中便看穿整个世界,他可以透过微小的事物便可洞察知悉我们凡人所不能看到的变化与本质,他可以仅仅从一个小细节便能预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所有伟人,名人,作家或者是诗人,他们无不可以透过一切社会的微小变化而判断出日后的发展趋势,他们无不是注重细节,洞察世事之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伟人,名人能成为改变社会、甚至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先驱者,而作家或诗人因为这一点,从细节看本质,则拥有源源不尽的创作智慧与灵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当官僚社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平民时,当清朝自认为地大物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当虎门销烟的烈火第一次燃起时,这些细小的现象都预示着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以小看大,见微知着,迎接变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已成为经典至理名言。而心中有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而成就一个时代!